近几年,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全民学习国学,纵观习主席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和寄语中,他多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这些名句典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但是我们大多数成年人读起一些大部头的经典来,总是觉得晦涩难懂,不愿深入细读。我因为前几年受读经教育潮流的影响,跟孩子一起读了几年经典,使我受益匪浅,这其中,《论语》给我的收获最大。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没有深入学习之前,我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当深入学习《论语》之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博大精深的智慧以浅显的道理在《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心灵的尘土,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古圣先贤的思想理念,聆听圣贤的教诲,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我自知乃资质平庸一介女子,既没有将圣贤智慧用以理政的雄才,也无在公文写作中引经据典的文采,但是在熟读这些圣贤经典后,无论从思想还是言行上,我都十分确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不足。《论语》是一部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智慧宝藏,从言行举止到生活习惯,从为人处世到修身立德,都在书中一一道尽。学贵力行,学习圣贤文化,贵在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仅摘抄几句与大家共勉。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了书还要随时随地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体会到做学问的乐趣。这句话关键在“时”和“习”这两个字上,实践出真知,光读书本,吸收不了多少,必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经验中,在为人处事当中,才能体会出书上的道理,才会感觉乐趣无穷,才能把所学的道理变成自己的学问。
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欲 施于人”,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遇到贤达之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见不是贤达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讥笑或轻视,沾沾自喜,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不断进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简单几点分享,论语中还有更多的宝藏等着大家自己去发现。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星辰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读诵经典,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一个将圣贤文化藏于心、笃于行的人,德必向善。宋初宰相赵普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现在开始读《论语》,虽然晚了点,但是不迟。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读书也是一样。
文:王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