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有太多的困难和不易,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让我们惊慌失措、心中恐惧,但困难与艰险却让我们团结的更紧,勇于担责的意识更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更加突出,这个冬天在相扶共进中让我们温暖感动,在临危受命闻讯而动中让我们干劲十足。
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保障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省委、市委2015年就大力推进的民生工程,到2020年底具备供水条件的村庄要全部完成通水,按照市委下达的攻坚目标,集团公司要求设计院必须在2020年4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农村规模化供水设计和预算编制任务。该工程覆盖威海市区10个乡镇、200多个自然村,涉及区域多为偏远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原始资料欠缺,设计任务急、工作量大,难度高。接到任务后,设计院立即成立以院长为首的设计攻坚小组,以给水设计室设计人员为主力,其他科室全力配合,全院一盘棋,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设计院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这次设计任务对于仅9名设计师的给水设计科室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大家的精力和能力提出了超负荷的要求。但压力亦是动力,在集团的统筹部署和设计院的科学安排下,大家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连轴奔波在设计一线,于3月下旬圆满完成了205个村、193公里供水管道的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比集团要求提前了1个月,为工程下一步的顺利实施争取了时间。

“逆行”展现水务人的初心与使命
大年初一,抗击疫情的战役全面打响,日趋增长的感染人数,让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心怀忐忑和不安。但面临紧急工程,面对攻坚任务压力,面对被年复一年挑水压弯的脊背,面对村民想要吃上洁净水、安全水的期盼眼神,我们的“水务设计师”们勇挑责任重担,扛稳使命大旗,不畏艰难,投入到农村规模化供水争分夺秒的设计中去,党员和干部在本次工作开展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协调和带头冲锋的作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难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庄多,坐落范围广、位置偏远、沿线地形复杂,现场勘察设计难度大、耗时长,同时,由于疫情出现,短期内不能够进村全面掌握信息,进一步加大了勘察难度;二是绝大部分村庄地形图不完整,前期拼图等准备工作繁琐,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村庄海拔跨度大,村内多为自铺管道、承压低,对供水压力要求复杂,增加了设计难度。为做好设计前期准备,也为疫情控制后工作开展更为快速顺利,院领导积极应对,决定充分节约和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带头提前结束假期,坚守岗位,完成工作,给水设计室设计师们也在这工作压力的关键时刻,在这疫情爆发的险峻时刻,主动放弃了与家人的温馨团聚,毅然决然的顶着风险,严格按照集团的错峰工作要求,达标防控期间室内人数工作标准,轮职到岗工作,每次入岗工作前都将防疫工作全套保质完成,包括工作环境消毒,个人消毒,体温排查记录,口罩标准佩戴检查等,确保在安全健康的环境状态下工作,只为如期落实重点工程部署,做可做之工,打可打之基础,下气力尽可能的保证设计的顺利推进。

“坚守”讲述着水务人的职责与担当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终于可以喝到方便安心的自来水了”这是设计人员下去普查,一名老村书记带他们进村时感激的话语。多么自然地流露,多么殷切的期盼,而他们所盼的、所需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要干的,这就是担当,这就是我们岗位的职责所在。明确任务的紧迫性,在集团全面复工后,设计院一刻未等,利用一天的时间对任务下的村子进行了分类再统计,包括哪些村子还是不能进入,哪些村子可以进入的;哪些根据地形图现状必须进入但不能进入的都列出了明细表,对已可进入的村庄有计划地安排人手和线路,对不可进入的进行协调,尽快确定可勘察的时间等。2、3月的天气,咋暖还寒,每天的他们顶着寒风,奔波在疫情防控下的勘察路上,村口的防疫检查,全面消毒,是他们每天的家常便饭。每人十余个村庄的勘察数量,看似不多,但繁琐的细节,宽泛的跨度却需要耗费他们一天的时间,中午只能用方便面在附近水务网点对付口饭。而当问他们的心理感受是什么,“看到一幅幅设计图的成果,想到我们可以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场防疫战争中为国家经济建设出一份力,很自豪,作为水务人,我更需要尽责”,我想这就是“水务设计师”们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力量,他们用勤勉诠释了担当与使命,用自己的扎实行为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职责看似简单,但把它坚守好履行好确是不易。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洪涛巨浪,因为有“党”这座灯塔,船没有迷失方向,因为有团结一致、训练有素的舵手,船才可以乘风破浪,安全返航。这场无硝烟的战役,考验团结、考验凝聚力、组织力的战役让每个人都深刻的审视了自己,让这份原单纯以服务为目的的工程项目多了几分奉献、多了几分通力合作、多了几分苦后的笑。这将是一份能够一往无前的财富,因为我们想做的更好,我们想服务的更周到,我们想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